2021-09-28 16:02:58 來源: 作者: 張錚
我要分享:
西湖公園的大槐樹
井巷街的老街牌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
核心提示
舊時的許昌,曾流傳著“許昌縣城,口甜心苦”的俗語。那時,西城門內大槐樹下那口井的水最甜。因這口井而得名的街道叫井巷街。不過,隨著城鎮化的推進,這條老街消失了。
9月25日,記者在“老許昌”的指引下,找到了井巷街那棵大槐樹。在大槐樹下,“老許昌”講述了他們對井巷街的記憶,引領記者追尋這條老街的故事。
■ 大槐樹下的回憶
不少“老許昌”都知道許昌有一條老街——井巷街,街上有一口水井和一棵大槐樹。如今,水井和井巷街已不存在,但大槐樹依然枝繁葉茂。
當日上午,記者來到西湖公園內,看到這棵大槐樹被鐵柵欄圍住,樹上有一個標簽,顯示該樹的編號是“豫K117”,樹下立著寫有“闖王拴馬槐”等字的牌子。
“這棵大槐樹是我們公園樹木中的‘老壽星’?!闭趯@棵大槐樹進行管養的綠化隊工作人員說,人們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,大槐樹的名氣越來越大,經常有游客慕名來到這里。
關帝新村居民劉寶華曾是井巷街的老住戶。在她的記憶中,大槐樹春天槐花滿枝,清香撲鼻;夏天郁郁蔥蔥,樹下涼風習習,吃飯的時候,鄰居時常端著碗聚在那里,聊聊新鮮事。
劉寶華印象最深的是,20世紀八九十年代,據傳一名游客曾見到大槐樹的一塊樹皮鼓了起來,像一張人臉。他喊來許多人圍觀,有人說這是神仙在大槐樹上“顯靈”了。
另外,大槐樹還有一個與闖王李自成有關的傳說。明朝末年,闖王李自成攻克許昌,進入西城門后戰馬需飲水,正好遇到一口井。他看到井邊有一棵槐樹,就令部下將馬拴到槐樹上,再取水飲馬。
安頓好后,李自成登上小西湖邊的聚賢亭,看到如畫的風景,贊不絕口,但也發現了不足之處:山水、山水,有水無山,不算完美!于是,他命令將士在出發時每人抓一把土,撒在小西湖北邊的空地上。
他們出發那天,小西湖邊的空地上一座小山拔地而起。老百姓為不忘闖王的功勞,把小山命名為“闖王山”,把井邊的槐樹命名為“闖王拴馬槐”。
■ 老街上的井水最甜
當年大槐樹旁的水井比較大,井口直徑有2米多,深10米,周圍鋪著青石板。最重要的是,這口井的水特別甜,是許昌老城為數不多的甜水井之一。
“我們這兒以前叫井巷街,就是因為這口井?!眲毴A說,這口井為周邊幾條街道的住戶提供日常用水。每天早上和傍晚,人們挑著木桶來這里打水,還經常排起長隊。
“小戶人家挑水吃,大戶人家買水吃?!彼f,一個名叫高麥垛的鄰居在大槐樹下蓋了兩三間茅草房,每天從水井中打水裝車,然后挨家挨戶送水?!耙煌八u多少錢,我現在記不清楚了,但老高靠賣水掙的錢足夠養活一家人了?!?/p>
根據劉寶華的講述,記者查閱了不少文史資料。其中,李太和撰寫的《我所知道的許昌街巷文化》中提到,清末及民國時期,許昌城中有八眼吃水大井。它們分別位于:魏胡同西頭、原春秋大劇院門口偏東、許昌市二中教育集團人民路校區、東大街東頭、北大街北頭、察院大門,再有就是井巷街西頭和井園街中間這兩眼了。
井園街和井巷街中間隔著西大街,這兩條街上兩眼井的出水率和甜美程度都位居許昌水井之首。正因為如此,許昌的賣水工多在此處打水。
由于賣水工已消失多年,記者查閱資料得知:賣水工分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兩種。不固定的就是沿街叫賣,固定的就是承包數戶人家或商家的常年用水。
李季安的《憶民國時期的許昌縣城》中記載,民國時期,許昌四個城門內各有一口甜水井,其余的都是苦水井。因此,當時許昌流傳著“許昌縣城,口甜心苦”的俗語。其中,西城門內大槐樹下那口井的水最甜,水量也最大。這口水井所在的街道呈東西走向,東起清虛街,西至西大街,以前被稱為西井巷,民國初年改為井巷街。
李太和撰寫的《我所知道的許昌街巷文化》中這樣寫道:“一到早上,在井邊打水的人總是絡繹不絕。水桶的相互碰撞聲和水桶碰撞井壁聲也總是不絕于耳,碰撞灑落的井水又總是把井口四周弄得濕灌漉、滑溜溜的,提水的、抬水的、挑水的人們繁忙勞作……”
■ 大買辦與水井的故事
有關井巷街與水井的很多故事已經淹沒在歷史中。但有一段往事讓不少“老許昌”至今難以忘卻。
在近代中國,買辦這種特殊的商人群體往往被認為是洋人資本在中國的代理人,甚至能和漢奸劃上等號。在近代開埠的地理格局中,東南沿海城市出現買辦的機會比較多,也是當地一些精
明人謀生的手段。
在許昌就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:民國時期,中國大名鼎鼎的大買辦鄔挺生因為許昌的兩眼井而死。
1932年10月,一個披著華資企業外衣的許昌煙葉公司正式登場,鄔挺生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。盡管鄔挺生一再向許昌紳商表示“許昌煙葉公司是為許昌人謀福利的”,但是許昌煙葉公司的經營并不順利。
鄔挺生想越過許昌當地的煙行、煙商,直接向農民收購煙葉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,鄔挺生甚至動用了各種政界、商界的人脈資源,還在1934年8月發起成立了一個附屬于國民政府財政部的美種煙葉改良委員會,以此來推進許昌煙葉公司的業務。
獲得壟斷地位之后,鄔挺生卻做出了一個極其傷害許昌當地煙商利益的決定:限制發放煙葉商執照,煙葉市場限于許昌、襄城、禹州,而其他縣城和集鎮一律不準煙葉上市。
為此,痛恨鄔挺生的人越來越多,有許昌的煙商、運輸商人、士紳,以及許昌煙葉公司的華人股東、上海的華資卷煙廠商等。不久,凡是被許昌煙葉公司侵占了利益的人都開始反對他。
此后一段時間,不斷有人在井園街、井巷街、西城門附近給玩耍的孩子發糖果、瓜子、泥人等,并教他們說些什么,導致許昌流傳著這樣的歌謠:井園井巷水翻動,鄔挺生一定喪命。
1935年12月30日,是許昌煙葉公司年終結賬的日子。按照慣例,鄔挺生在許昌縣城關西收購站的外籍工作人員食堂宴客。席后,鄔挺生在步行返回住所的途中遭遇槍擊身亡。
這起謀殺案的背后主使是襄城煙幫同業公會會長聶萬清,酬金為2000大洋。
井巷街已消失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,但有關它的故事卻沒有消失。
責任編輯: 龔政明
附件:
許昌日報客戶端(Android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客戶端(iPhone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
地址: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:461000 豫ICP備: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:豫B2-20180241 業務電話:0374-4399669 值班電話:0374-4399669 郵箱:cn.21xc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