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9-26 16:01:42 來源: 許昌報業傳媒集團 作者: 汪甲奇
我要分享:
毛澤東主席曾以“諸葛一生惟謹慎,呂端大事不糊涂”兩句詩相贈葉劍英元帥,評價他在危急關頭和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斷和對國事的擔當。不想此言一出,卻讓一位宋朝人名揚天下,這個人便是北宋太宗年間的宰相呂端。呂端一生政績平平,但在幾次關乎國家危亡,以及重大利益的關鍵時刻卻能挺身而出,表現非凡,因此成為名臣。
呂端20多歲以父蔭補官,曾在地方和中樞多方歷練,后官至宰相。毛澤東評價呂端大事不糊涂,緣于公元995年即太宗至道元年的一件事。當時,太宗趙光義欲立呂端為相,此時當朝宰相為呂蒙正。宋太宗和呂商量,呂蒙正說,呂端為人糊涂,不能為相。宋太宗回答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”。決意讓呂端為相,并在一次皇宮宴會上作《釣魚詩》云:“欲餌金鉤深未達,磻溪須問釣魚人”。以表明自己決意讓呂端為相的想法。幾天后,呂蒙正讓位于呂端。呂端果然為官持重、識大體,并屢屢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自己的主張,常常讓宋太宗“猶恨任用之晚”。
獻策安撫西夏
呂端入相不久,叛臣李繼遷兵襲擾西部邊陲,當地軍隊抓住了李繼遷的母親。太宗聽說后,想殺掉李繼遷的母親,就召樞密副使寇準相商。
寇準回家時,路過呂端的相府。呂端知道皇上召見寇準定有大事,便對寇準說,皇上不讓先生將此事告訴我嗎?寇準說沒有。呂端說,邊疆的戰事一般我不必知道,若是軍國大計,我身為宰相不可不知。
寇準把此事告知呂端。呂端問此事如何處理,寇準說皇上已下詔,將李繼遷的母親斬殺于軍門處,以戒兇逆。呂端回答,這不是個好辦法,請您緩辦,我將上奏皇上。
隨后,呂端朝見太宗說,昔日項羽得到劉邦的父親,欲把他煮吃。劉邦說,愿分我一杯羹。這說明劉邦舉大事不顧其父母親情,何況李繼遷屬于悖逆之人呢?皇上今日殺了他的母親,明日就能生擒李繼遷嗎?如不能,愈堅定他的反叛之心。
太宗問,該如何辦?呂端說,不如將其母親安置贍養,招降李繼遷。即使李繼遷不降,其母的生死在我們手中,終可系其心。太宗聽罷連連稱好。后來,李繼遷的母親病死在延州,李繼遷聞訊后,不顧性命前來奔喪。李繼遷被抓后,他的兒子納款請命,一場暴亂就此平息。
堅立太子為帝
至道三年(公元997年)三月,宋太宗趙光義駕崩,臨死前立三子趙恒為太子?;鹿偈最I王繼恩深忌太子英明,繼位后于己不利,便偷偷聯絡參知政事李昌齡等人,說服李皇后密謀立楚王趙元佐為太子。
聽聞消息后,平時看起來隨和謙讓、很少表態的呂端卻扔掉了“糊涂”的面具,太宗去世之前,他每天親陪太子入宮探問天子起居。太宗死后,李皇后命王繼恩召呂端進宮議事。呂端預感要有大變,命人將王繼恩鎖于閣內,讓士兵守住門口,然后火速入宮見李后。李后對呂端說,皇上已駕崩,立嗣應該立長子才對,現在你看怎么辦?呂端毫不謙讓,高聲答道:“先帝立太子正是為了今日,豈容另有異議!”
李皇后聽后默不作聲,不得已奉太子恒即位。真宗趙恒即位時垂簾面臣,細心地呂端怕被施調包計,平立殿下不拜,先讓人卷簾,確認是太子后,才率群臣拜呼萬歲。
宦海殘酷,帝王無情。呂端歷仕兩朝,屬于有大智慧的人。他淡定應對各種挑戰,寬宏謙讓,在涉及個人利益的時候淡然處之,不在乎外界“糊涂”的印象,但在關系國家利益和危亡的關頭,他卻堅持原則、是非分明、果斷出擊、擔起大任。仔細想想,呂端一生清正廉潔、公而忘私、體恤民眾、忠心扶主,即便再有大事“不糊涂”的機敏,也難以躲開宦海的兇險,這或許就是呂端給我輩的啟示吧!
責任編輯: 龔政明
附件:
許昌日報客戶端(Android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客戶端(iPhone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
地址: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:461000 豫ICP備: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:豫B2-20180241 業務電話:0374-4399669 值班電話:0374-4399669 郵箱:cn.21xc@foxmail.com